最聪明的人在周末做的事就是十年后其他人在一周内会做的事— Chris Dixon
6月10日,PartyDAO宣布其获得了由 A16Z 领投的1640万美元融资,它也凭借着两亿美元的估值,成为了目前为止估值最高的社区驱动型 DAO。
PartyDAO 的故事开始于周五晚上的一次头脑风暴,它的进阶之路则是一次有意思的探索。一个没有创始人、没有融资、没有全职员工的团队,究竟能做到些什么?
在加密市场力求从在试管里沸腾转型到大众狂欢的今天,又该如何能够降低公众的参与门槛,让 Web3 反复强调的概念形成可落地的应用?
大家都说 DAO 是一个由共识聚集起来的小团体,DAO 的应用边界究竟在哪儿?大型 VC 涌入,DAO 还能维持住社区精神吗?
#01 缘起推特
在 Web3 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寂寞时分”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的故事。毕竟圈内一天,人间一年。
当地时间2021年4月16日晚上,Paradigm 的研究合伙人 Dave White 闲来无事发了条 Twitter,让大家脑洞一下。
一个半小时后,Mirror 创始人 Denis Nazarov 用规定格式回复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一群人凑在一起组成一个临时 DAO,然后集资去参加 NFT 拍卖。如果赢了,大家共享 NFT,如果输了,钱再原路返回。
这个想法提出后,Denis 自己也没太当回事,结果没想到,三天之后,当时在Polychain 资本做高性能交易系统的Anish Agnihotri,就根据 Denise 的想法做了个合约和产品雏形——这个产品也在后来被称作是 PartyBid v0.1。
在这个合约的发展过程里,还有个重要人物——Anna Carroll。这个姑娘人在柏林,是个合约工程师。看到 Anish 在发布合约的推文下提到需要有人帮忙审计一下合约,她直接就在手机上看了起来。
Anna 之后也成为了 PartyBid 的首席 Solidity 工程师。仅仅三天,这个周五晚上的奇思妙想就漂洋过海成为了一个跨大陆的陌生人之间的合作。
又过了一周半的样子,Anish 宣布用自己写的合约创立了一个临时 DAO,用来参与Colin and Samir NFT的竞拍。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赢了!
短短两周,PartyBid 就从一个周五晚上的脑洞变成了一个通过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化可实行产品)测试的真实的产品。
当然,MVP 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说法,Denis 在自己的 Mirror 里提出了一个新概念——Minimum Viable Meme Status 。这展现了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想法的力量—当有足够多的人传播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人开始 build。
事情进行到这里,单纯依靠 Twitter 社交显然已经不够,要想产品走得更远,人力、财力缺一不可。大家分布在各个地方,当时还都有自己的工作,用传统公司制肯定是不合适的,要不尝试一下DAO?
Denis Nazarov 看到自己周五晚上的想法居然变成了现实,自然也乐意再添一把火。
于是他在自己的 Mirror 上面以粉丝团团长的身份为 PartyDAO 开启了打投模式,诚邀各界亲朋好友为自己的养成系产品众筹出力。
Denis 毕竟在圈内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众筹一出,大佬尽现。Seed Club、Li Jin 等的名字都出现在了众筹名单里。
不过 John Palmer 是谁,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第一个,好像之前不知道他啊?其实,他是整个团队的第一个产品经理,也曾经是个拿过 Polychain 和 Y Combinator 投资的创业者。
之后,他也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一直在总领着 PartyBid 项目的发展。在PartyDAO已发布的13个社区提案里,有10个都出自他手。当然,此乃后话了。
#02 先有idea,再有成员
在众筹时,每一位贡献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众筹金额按照 1 ETH = 1000 $PARTY 的汇率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在众筹结束后,PartyDAO 正式开始运营。
只有持有超过10个 $PARTY 的人才可以加入 PartyDAO 的 Discord。在众筹结束的第二天,Denise 就提出了1号提案——成立多签小组共同管理资金。
不少人都反复强调,DAO代表着更为平等与灵活的组织形式,正如 PartyDAO 在 Twitter 上所写的那样:
PartyDAO doesn't have any founders. The DAO preceded all contributors.
平等与灵活的底层逻辑源于其区别于传统创业团队的合成方式。传统的创业团队是先找到背景互补能力相当的合伙人团队再去创业,DAO是先有想法然后有人被吸引来了,这就为所谓的“社区驱动”打下了基础。
在 PartyDAO,虽然也会有一些团队负责具体的事情,但是在大的节点,比如合约确认、网页设计等,社区成员的意愿想法会被充分征求。
一个简单的例子,PartyBid 最开始的设计稿是放在了一个公开的 Figma 文档里,在设计团队成员进行初步整理和思考后,PartyDAO 举行了一次线上设计会议,参会的成员一起贡献自己的观点,更好地补充并囊括了边缘用户案例,并完善了信息层的设计,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
在有关 DAO 的争议中,最常见的一个就是相较于传统公司,去中心化团队的效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于 PartyDAO 来说,大家平常都有全职工作,还分布在不同地方,只能依靠线上沟通。
这一点作为团队负责人的John Palmer也是有所感受:
“我觉得协调一个这样的团队最大的挑战和教训就是事情可能会比计划走得慢一点。
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工作,你需要理解人们都很忙,你需要考虑到事情可能会比你计划的晚一到两周的时间,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很忙。
如果之后我再加入另一个DAO去推出一个产品的话,我会考虑在最一开始,就开始平行进行其他的诸如市场宣传之类的工作,而不是让大家都困在一个有着紧张时间线的工作里。
毕竟最开始,大家加入是觉得这事儿很有趣,但当越来越多紧张的任务加入,这其实是违背了最开始的生产动力和乐趣的。”
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DAO的好处之一就是激励机制灵活。PartyDAO 也采用了各种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
在2号提案里,John 就提出完全的去中心并不是很好的可以快速进行产品研发与迭代的方式,因此,PartyDAO 也有相关的权职机构用来跟进具体的任务的进展。相关人物的提名与确认都在之后的提案里得到了确认。
-
PartyDAO 的贡献者是按照 sprint-by-sprint 来工作的,每个 sprint 大概持续2-3个月。相较于传统的长期的工作合同,这给了双方更灵活地选择工作量与报酬的调整机制。例如在9号提案里就将提案通过后的两个月的工作任务进行分割确认,并根据工作量和市场情况确认用于支付报酬的预算。报酬将采用每两周支付的方式,具体数额根据两周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而定。
-
在 $PARTY 的分配机制上更加具体。在10号提案里就提到,参与 V1 和 V1.2 产品研发的贡献者所能获得的代币池会和未来的贡献者隔离区分,在分配机制上避免冲突碰撞。而推出V1产品的团队所能分配到最终代币数量是由各团队针对每个个人的贡献确认。会在小团队层面首先确认,再由多签小组最终通过。
-
PartyDAO 在10号提案里,宣布在 $PARTY 采用全新的代币机制。确定了$PARTY不可通过挖矿获得,从而更好地防止通胀、投机,以保护来获得代币的贡献者。
当然,也许是感受到纯兼职成员的组成,还是会在效率上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 PartyBid V1 推出后十天左右,9号提案诞生。
自该提案开始,团队将使用更为稳定的 USDC 而不是 ETH 来支付报酬,并表示这份提案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尽快让团队成员可以全职建设 PartyBid 。
年初,John 也在 Twitter 中宣布了自己已经在 PartyDAO 开始了全职工作,团队最新的招聘信息也是以全职为主。
#03 本质是社交产品
PartyBid的产品逻辑很简单:
-
选择加入或创建一个 Party
-
质押一定数额的 ETH 参与 Party 发起的众筹
-
若 NFT 为现买模式,当众筹金额达到现货 NFT 购买价格,即可在 PartyBid 支持的交易所下单;若为拍卖模式,在众筹金额达到最高竞拍后,则参与贡献的任何人都可选择“举牌”报价。若之后有其他人报了更高的价格,在竞拍期内,Party 可选择继续众筹再次报价
-
如果竞拍/购买失败,众筹金额将返回,PartyBid 不收取任何费用
-
如果竞拍/购买成功,未被使用的ETH会被返回,参与众筹的所有人都会获得代币确认所有权比例。参与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出资比例获得相应的投票权,决定NFT的下一次底价
产品逻辑虽然简单,但是 PartyBid 的底层逻辑却不仅于此。首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一个既存在现有需求又有发展空间的的市场,大家集资参与到加密市场并不是一个新鲜事儿。
PleasrDAO 就是其中一例——这个聚集了众多加密圈 OG 的神秘团体利用集资拍卖 NFT 的方式参与了不少慈善工作,并且在2021年12月就获得了 A16Z 的投资。
但是 PleasrDAO 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并没有将集资和拍卖的过程产品化,依旧是依靠着传统的社会声誉与社会交际网来进行整个行为。
而对普通人来说,一个蓝筹NFT的价格并不低,想参与但个人能力有限,哪怕幸运地聚集了一批朋友一起参与,但又很难在拍卖成交后确认所有权比例和后续持有等操作。所有这些,都是阻碍NFT走出加密圈的痛点,也让NFT所创造的财富进一步地聚集到了本就拥有大量财富的人的手中。
在众筹结束的 Party 里,我们的确也看到了例如哥布林、Azuki、Doodles 的高价位NFT,但是神奇的是,高价位 NFT 并不是已创建的 Party 的大多数。
我尝试用 Dune 抓取了一下相关数据,尽管由于 PartyDAO 相关的数据表格比较杂而混乱,我无法获得一个确认的数字。
但是使用不同的表格计算都显示,Party 志在购买的 NFT,至少半数以上的价格在0.5 ETH 以下。
诚然,这与NFT市场泡沫太大、投机项目太多以及FOMO情绪太浓的现状有关,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 PartyBid 的使用场景,即绝非是停留在“通过众筹购买个人之前无力负担的NFT”这一层面。
往大了说,虽然 PartyBid 看起来是一个 NFT 集资购买工具,但其本质是强调社交属性——将单人模式转化成多人游戏模式。
按照负责市场的 Danny Aranda 的说法,PartyBid 可以扩展成为一种 DAO 或者聚集工具,“你还没有一个DAO,但你的脑海当中有一个很具体的想法,你可以用这个工具去实现它”。
又或者“你只是想去跟你的朋友做一件什么事情,但希望采用一种更加经济可行却又有安全保障的方式”。这么听下来,PartyBid 瞄准的是整个“共享经济”市场?
但“共享经济”好像也狭隘了一些,往更大了说,PartyBid 试图回答的是在 Web3 时代人们协作与社交方式的转变。
合资买下一个NFT不是终点,而是在邀请你的朋友参与到集资或其他合作的过程中,你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有趣的社交氛围,这才是其意义所在。
#04 产品力依旧是Web3时代的必备武器
虽然Web3时代和Web2时代相比,在人力关系和组织架构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产品开发上需要遵循的逻辑依旧不变。
作为一款社交产品,用户数量永远都是一个重要指标。那用户数量如何留存呢?答案很简单——产品好用。在这一点上,社区驱动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前面提到,在线上设计会议里,参会者的各种想法能够让产品有效覆盖诸多可能被忽略的因素,这一点在 PartyBid 的产品细节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Web3的诸多概念尚未被完全普及,若要让产品尽可能在非加密用户群里破圈,在使用体验上就要求够小白。PartyDAO 的产品设计也是在诸多细节上都力求降低参与门槛。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 PartyBid 的钱包连接弹窗里,并没有默认用户已经拥有钱包,甚至没有默认用户知道什么是钱包,而是在常见的 Connect a Wallet 旁进行了简单的科普,并为用户转接到钱包注册网页。
而对于第一次参与众筹 NFT 的人来说,赢了拍卖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做什么。在点开获胜的Party页面时,在NFT图片的正上方就是 What happens next? 的保姆级教学视频。
再比如,在创建 Party 时,PartyBid 也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不同需求。一部分人在意的是某个特定NFT,而另一部分人在意的只是某个特定系列。
因此,在创建 Party 时,创建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只购买某一特定NFT,还是购买这个系列的任意NFT。
除了好用还要好玩,PartyBid 还允许用户自主为 Party 甚至是所有权代币取名。
考虑到有些创建者希望能将部分所有权,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者是其他DAO等组织,去年九月,产品也上线了 Party Split 的功能。
当然,如果你希望和你的 Party peers 共享一些 crypto 方面的交叉点,你也可以要求捐赠者必须持有某一种 ERC-20 代币。
总体来说,PartyBid 在产品设计上力争做到了不把用户当天才,并在完善NFT购买体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产品破圈打下基础。
但是,PartyBid 仍有不少我个人觉得不够满意地方。例如,在搜索浏览 Party时,可使用的过滤标准仅有 Party 状态和 NFT 交易平台两项,我无法针对NFT价格、购买资格等进行筛选。
再比如,在参与NFT拍卖时,无法设置个人愿意参与的最高拍卖价格,这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成交价格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范围。
而且产品本身也存在一些bug,比如我在active party 里看到了已经拍卖结束的 Party。
#05 PartyBid 的表现究竟如何
根据 PartyBid 的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7027名用户为3753个 Party 贡献了8157.41 ETH。
官方没有给出过具体的日活数据,不过根据Dune的数据显示,虽然NFT市场受到加密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但是PartyBid上的每日新增 Party 数量却在进入七月后迎来上升。
考虑到其前几个月的数据的确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这一波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也是受到了 PartyDAO 融资消息的利好影响,让PartyDAO和旗下产品有所破圈。
进入六月后,新增 Party 数量和市场上 NFT 的销量基本呈现出类似的波动。
在日贡献用户和日贡献金额方面也有着类似的变化。黑色五月一度让日贡献人数从2000+降至100以下。
在融资新闻发出后,日贡献人数开始有所回暖,但随着市场降温又开始在六月中下旬跌入谷底,有好几日的日贡献人数甚至不足30。
进入七月,当以太价格回暖后,日活数量和NFT交易市场情况基本波动一致。七月中旬以来的两周,日贡献人数基本稳定在300-600区间,贡献金额从5 ETH到 60 ETH不等。
考虑到日活人数总量依旧不大,贡献金额受巨鲸影响甚大,这种波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体来说,平台与市场的波形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已有市场对产品本身的接纳度。但正如前文所言,加密市场看似热闹,但到目前为止仍是小众市场,PartyBid 还远未成为一个出圈产品。
#06 DAO的发展仍旧是巨头的狂欢吗?
关于未来发展,可能是很多DAO都在思考的问题。虽然依靠着社区募资和线上收入,PartyDAO 也安然无恙地存活了很久,并成功推出了第一版产品。
但是出于产品迭代速度和 DAO 运作持续期的需求,PartyDAO 还是于今年三月通过了13号提案,决定接受以 A16Z 为代表的投资机构的资金。
这一轮融资,PartyDAO 按照每 $PARTY 2 USDC 的价格分割了 8.2% 的币权。
有了大额投资者,就会对产出和团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而随着 PartyBid 的火热,也注定会有一批竞争者开始涌现。
如何能够在充分利用社区驱动优势的基础上维持效率,又如何在快速迭代的压力下保护好社区精神,作为项目负责人的 John 可能又有新课题了。
今年六月,PartyDAO 发了一条有意思的推文:“我们正在申请 Y Combinator,但是只会在他们允许我们所有150名成员都去山景城的情况下。”
更有意思的是,PartyDAO 最早众筹时的金主爸爸之一,有着 Web3 时代 Y Combinator 之称的 Seed Club成员在下面回复:“我们欢迎你们所有人加入我们的 Discord。”
我们再退回到 PartyDAO 最开始的故事。虽然说产品最后的落地成型,带有很强烈的草根抱团意味,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想法能快速落地,并在众筹阶段就得到众多大佬力挺的前提也是因为想法的来源是圈内 OG。
PartyDAO 的融资新闻发出后,也有一些群内讨论认为 A16Z 投的是团队里的 OG 们。加密时代的诸多草根狂欢的内核依旧是巨鲸驱动,这不得不说是个局限。
不论对于 Seed Club 还是 PartyDAO 来说,它们都是在试图进行一场加密试验。在这个新事物发展的过程里,也注定要跟诸多已有体系进行交叉、碰撞。
至少在当下,新旧并存的答案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而是取长补短的自我完善和互相学习的边界扩张。
References
来源:DeFiEye
作者:撰文:Siyan Hammer